11月25日,为期两天的2021年国际茶叶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茶学院所长会议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因疫情防控需要,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共有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坦桑尼亚、泰国、越南等6国茶学院所长作茶叶科技与产业发展报告。此外,来自德国马普分子植物生理所、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哈佛大学、日本静冈大学等全球28家知名高校和研究所等单位的47名专家学者同样分享了茶学前沿科技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公布了首届中国茶叶学会陆羽奖获奖名单。据悉,该奖是经科技部批准的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子奖项之一,是由中国茶叶学会设立的首个国际奖项,奖励国际范围内在茶叶科技进步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经提名、形式审查及评审,最终评选出陈宗懋、原征彦、刘仲华、宛晓春、Chung S. Yang等5位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杰出的获奖者。
据悉,本次会议是落实2019年5月第二届国际茶学院所长会议形成的《杭州宣言》的实际行动,旨在通过打造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茶业科技成果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在茶叶科技文化进步中的巨大潜力和积极作用,共同推动全球茶叶科技进步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看到,本次会议重点围绕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统筹发展进行了研讨,并通过中国茶产业和科技发展报告,向世界重点展示我国“十三五”期间茶产业发展的取得的成就。
据了解,产业发展方面,我国茶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产业效益明显,在山区农民脱贫攻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创新方面,国家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在茶树全基因组组装和功能基因发掘上取得重要突破;登记茶树新品种51个,获得茶树植物新品种权72个,品种支撑产业发展作用明显;茶园减肥减药等绿色生产技术在全国茶区得到广泛应用,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茶叶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并逐步走向智能化;速溶茶加工、功能成分提取制备等茶叶深加工技术取得新突破,茶叶已拓展应用到食品、保健品和日用品等领域。
此外,会上记者还了解到,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管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绿茶自动化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等三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茶文化方面,由我国倡议并经联合国大会批准设立的首个“国际茶日(每年5月21日)”,为我国茶文化世界传播提供了重要契机。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