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起对浙江磐安的了解,很多游客的第一反应会是:生态、绿色。再问对磐安茶叶的印象,大多数游客会认为:好山好水出好茶。可如果继续追问知道磐安有哪些茶,能清晰答上来的或许并不多。
其实早在唐朝,产于此地的“婺州东白”就被列为贡茶。这里还留存了一处宋时建造、目前全国唯一集茶叶生产、交易、茶文化于一体的茶场遗址。它们都诉说着磐安茶产业的繁荣。相比之下,千年之后秉承“婺州东白”工艺研制的磐安云峰显得有些落寞。
久居深闺的千年贡茶,何以历久弥新?近日,记者来到磐安,探寻答案。
磐安风光,图源视觉中国
修炼内功 补足短板
磐安县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剑波认为,“新生的关键在于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影响力,犹如一场通关游戏,磐安县需不断修炼技能、升级打怪。
三面环山的九和乡正处在“通关”第一阶段,这里的许多茶农仍以售卖鲜叶为主,栽培技术是收益多寡的决定性一环。
五年前,作为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茶所”)派驻的省级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章志芳开始驻扎九和乡,主要从事茶树育种与推广工作。在与九和乡的初次“面诊”中,章志芳便察觉出了问题,“茶籽开花比较多,茶行稀稀拉拉,有的地方甚至不成行,明显肥料不足。”当地茶农习惯于施化肥,这导致了土壤板结,并存在重金属含量升高的风险。
走访之后,章志芳按照名优茶的管理方式开出了一系列“诊疗方案”,通过优化肥料、改变施肥期、养护修剪等,使得茶叶能够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且能够提早发芽期、提升鲜爽度、增加出产量。对症下药后,效果立竿见影,以九和乡规模较大的九龙谷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例,亩产量提升近两倍,亩产值达一万元左右。
除了科学栽培,章志芳认为,好的品种是茶产业的基础。九和乡的茶树品种较为单一、以“白叶一号”为主,但因其海拔较高,相比其他多地种植的“白叶一号”采摘时间更晚,失去了部分优势。近两年,章志芳先后引进了40亩发芽期略晚的“中白一号”,“该品种至少可以拉长15天采摘期,增加更多收益”。
第三招提高茶农收入的方式便是建设加工厂。由于地势条件限制,九和乡仅有一些大棚搭建的临时加工厂,多数茶农在春茶季仍旧只能选择将鲜叶销往东阳、新昌等地。“鲜叶价格的时效性很强,销往外地就很被动,茶农的收益也不高。”章志芳很是着急,他正在帮助九龙谷茶叶专业合作社规划厂房。
许勇泉(左)与章志芳(右)在实地考察,受访者供图
扩大规模 拓展销路
从“售卖鲜叶为主”阶段升级到“自给自足”阶段,双溪乡的茶产业发展已处于“通关”第二级。
这得益于2003年至2014年间,中茶所省级科技特派员权启爱打下的坚实基础——大力推广科学栽培技术,并手把手教茶农炒茶制茶技艺。“那几年双溪乡的茶园面积,从不足1000亩发展到近6000亩,有了质的飞跃。”2014年到双溪乡接力权启爱特派员的磐安茶产业团队首席专家许勇泉告诉记者。
因而近十年,双溪乡在“内功”加持下,发展了一批拥有自主包装与自主产品的品牌。许勇泉举例道,“樱花村有一户农户,一开始也是以卖鲜叶为主,得到技术指导后开始自己做茶,成立了企业,建了厂房和生产线,在当地小有名气。”“产地+专卖店+物联网”的模式,让许多茶农拓展了销路,部分茶叶甚至能卖到2000多元一斤。
磐安县政府也一直在寻求机会为茶农茶商们牵线搭台。6月13日,玉山古茶场•2024“磐安云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集中签约暨中国茶•好故事全国行磐安站首发仪式举行,在仪式中磐安县人民政府与北京茶叶交易中心进行了签约,37家企业的百款茶相关产品将上线。其中有不少小型企业参与,比如来自双溪乡的浙江磐安桃石尖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陶敏之很期待,“我是60后,以前从来没有在线上卖过茶叶,这次政府给我们科普了好多,抱着开放的心态试试看,希望能够增加更多销路。”
因地制宜 擦亮特色
这些年,磐安本地茶叶中最出名的是生态龙井。从20世纪80年代末磐安茶农引进龙井炒制技术,到2001年磐安县被列入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区,再到2002年磐安县被命名为“中国生态龙井之乡”,生态龙井为茶农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无论在磐安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浙中生态茶叶市场,还是在山东、陕西等地,都有生态龙井的身影。尽管在2007年,“磐安云峰”被确立为磐安县茶叶中心品牌,但大多数茶农与茶商仍选择以名气更大的“生态龙井”进行销售。许勇泉估算,全县加工“婺州东白”卷曲型茶叶的比重大概只占百分之一二十。陈剑波有所担忧,“一旦磐安的生态龙井茶失去市场,整个磐安的茶产业都将受到冲击。”
为了同时兼顾茶农收益与品牌效益,磐安县决定在做好名优生态龙井茶的同时,发挥“中国药材之乡”的优势,与中茶所合作试水独具本地特色的“中药材+茶叶”。
发挥本地特色,图源视觉中国
从事茶叶风味化学与茶食品工程的许勇泉已厘清两条思路,“一种是把药食同源的药材比如铁皮石斛、黄精、玉竹等,和多种风味的茶叶进行复配,结合功效、口感等做成新茶饮;另一种做法是通过提取物来做一些深加工产品。”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便是科技创新。这一阶段的“升级打怪”将交由一些成熟企业。
绿水丫丫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先前做过类似尝试。总经理潘春辉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根据客户需求出口过几十款调饮产品。”在茶叶精深加工方面,绿水丫丫在磐安算得上是头几个吃螃蟹的,但产品是交予其他企业代加工,未掌握核心科技。这几个月,磐安县已与一些外部企业达成技术合作意向。“预计下个月,我们就能建成新的厂房,到时候就可以进行技术测试了。”作为一名回乡创业青年,潘春辉也希望能有所突破。
融合创新 传承发展
在“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下,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要形成合力,才能书写好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产业富民、科技赋能、文化赋魂,在千年贡茶之地,更要做好文化传承。
历史上关于“婺州东白”的故事数不胜数。比如,晋朝道士许逊游历至磐安玉山,发现野茶树质量上乘,便留下来帮助生活清苦的茶农研究加工工艺,研制“婺州东白”,并派道徒四处施茶,从此名声外传,许逊也被尊为“茶神”;又如,《茶经》在有初稿之际,“茶圣”陆羽邂逅“婺州东白”,为之惊艳,于是在《茶经》中补上一笔;再如,公元825年,李肇在《国史补》中将“婺州东白”等列为唐代贡品名茶,它作为贡品直至清末……
另外,还有许多传承至今的古迹与民俗。宋代时期,玉山地区的茶农为了纪念许逊为其建造寺庙,并在寺庙东侧设置了茶叶交易市场,成为“榷茶之地”“皇家茶场”,当今在玉山古茶场旁又有了磐安茶文化博物馆;明代时期形成了以茶场为中心的两场庙会“春社”和“秋社”,当今它成为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i
旧时玉山古茶场,磐安县文物保护所原工作人员周济生摄
玉山古茶场,林明泉摄
为了让传承千年的茶文化可感、可触、可及,沉浸式茶文旅融合项目必不可少。不少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整合资源,通向下一个“关卡”。
磐安县当地的浙江玉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下足功夫。总经理陈雨芬按捺不住兴奋介绍道,中国古茶树博览园预计将于今年对公众开放,“到那个时候,游客参观完玉山古茶场和磐安茶文化博物馆,就可以到对面的许逊山上,观赏几千棵古茶树,走一走古道。春茶季可以体验采摘、品一品古茶,遇上庙会可以俯瞰迎大旗……”
迎大旗 磐安县文物保护所供图
由于机缘巧合,陈雨芬与梁国超自2009年开始前往全国各地抢救收集遭破坏的古茶树。“古茶树非常难养,要等到它们在当地存活三年后,再连着根部的土球打包运回我们基地。”陈雨芬说,这段过程艰辛又充满风险,“有一次在南方,为了抢在基建动工前移栽茶树,半夜黑灯瞎火的,我老公手脚都摔骨折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些年的积累,浙江玉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21000余棵古茶树,并认证了12000棵,在即将开放的中国古茶树博览园内已植入7000余棵。去年,公司还将许逊山上的古道进行了修复,并复原建造了茶亭,为游客增添一些野趣。
许逊山古茶树,受访者供图
同样,榧茶名(磐安)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有如此情怀。近五年来,负责人卢铭强一直致力于收集磐安本地古茶树,计划打造一处有古韵的观光体验茶园。
古茶场、古茶树、古道、古庙会等元素将被有机串联在一起。与此同时,磐安也在积极筹划磐安赶茶节、中华斗茶赛、云上赶茶场等活动。届时游客们参与其中,对千年贡茶的了解与认知定会变得清晰、多元、立体。
此外,网红打卡点的带动,也在无形中加持了茶文化传播。盘山公路、漫山茶田、缭绕云雾、无边泳池……建于茶山之巅的“浙江省金宿”磐山云隐自开业以来吸引了无数游客。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满房率达到100%。
民宿负责人傅朝红也是一位返乡创业青年,当初他抱着“想有一个空间和朋友们一起喝茶”的愿景,把脑海中的蓝图慢慢变为茶山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在民宿中,他融入了很多与茶有关的巧思,“客房里我们摆放了茶具、茶书。客人来到我们民宿,可以品尝到以茶入食的菜品,可以走进茶山,体验采摘、炒制茶叶,也可以品一品我们自己的品牌‘大傅净茶’,全方位感受磐安的茶文化。”
磐山云隐民宿,受访者供图
传播茶文化,自然也少不了研学课堂。在尚湖镇袁村,浙江清连香茶业有限公司的“共富工厂”已试运营一段时间。许多学生团队走进这里,在生产车间观看一片鲜叶到成品茶的全制作过程,在非遗工坊一边体验炒茶一边沉浸于四溢茶香。其实早在10年前,总经理袁金成在山东济宁销售茶叶时就创办了茶艺职业培训学校,这十年间积累了不少经验,从前是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团队成员讲述磐安茶,现在面向的群体更为广泛。“学生、游客、茶农、采购商等等,都可以来我们这里了解磐安的茶叶与文化。”身为磐安人,袁金成觉得自己也有一份义务,“今年我们还要重点打造一条文化走廊,把磐安云峰制作工艺、赶茶场习俗等用多种方式呈现给大家。”
在校学生走进“共富工厂” 受访者供图
“道骨仙风 磐安云峰”,磐安茶人们所有的努力,目的就是让久居深闺的千年贡茶焕发新生。
磐安县委书记金艳介绍道,“秉承‘婺州东白’工艺研制的磐安云峰,2024年最新品牌价值已经达到23.51亿元。”通过多年的培育,茶叶已成为磐安的富民产业、农业支柱产业。磐安全县有5.2万劳动力从事茶叶生产经营,重点产茶乡镇人均茶叶收入达1万元以上,茶叶主产区人均茶叶收入达1.2万元。
磐安县也为自己定下了几个小目标:到2030年,争取培育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3家、5000万元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3家、1000万元以上茶叶企业10家,争创国家涉茶农业龙头企业1家;同时,涉茶“游、住、购、品、娱”等系列产值力争达到25亿元。相信今后,这片叶子将带着千年古韵,飘香更远方。(潮新闻 记者 郭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