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高大,身穿素色T恤,斜挎一只宽大的帆布包,言语中满是苏北人的质朴直爽。与大多数茶人静美和雅的形象不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研究员权启爱给人的初印象,更像一位朴素热情的北方硬汉。
多年来,权启爱对小茶叶一往情深。作为中国茶叶机械化发展的领路人,他坚持茶叶机械化发展道路,由他参与研发的茶机械至今还在被广泛使用。同时,权启爱数十年深入偏远农村,用科技帮助山区农民圆致富梦。到了退休年龄,他仍然退而不休,热心“老茶缘”公益志愿服务,奔走西部山区,延续那一份剪不断的茶情缘……
坚持走机械化发展道路
深耕茶叶机械化发展领域多年,权启爱将“硬汉”性格发挥到极致。1965年,权启爱从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专业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机械研究室工作。在江南茶都,这个豪爽的苏北男人第一次见到茶树,自此,对这片飘香的树叶一发不可收。
当时,我国茶叶机械领域的知名专家陈尊诗担任中茶所茶叶机械研究室主任,他为年轻的权启爱递上两本厚厚的茶叶专业书籍,并细心叮嘱,“要做茶机械,首先要了解茶叶。”捧起书本,权启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他利用工作间隙到浙江大学茶学系课堂旁听,深入学习茶学理论基础,为把机械和茶叶的融合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一步一个脚印,权启爱奋斗的脚步始终与我国茶叶机械发展同频共振。1965年,中国援助几内亚,帮助当地组织建种植场、茶叶加工厂,却没有成套的机器提供。中茶所承接研制茶叶初、精制成套机械设备开发任务后,作为团队成员,权启爱一头扎进位于杭州富阳新登镇的研发工厂,利用3年时间与团队专家合力攻坚,成功开发研制红、绿茶的初、精制成套机械共计200台套,这些机器出口到几内亚,也同期在国内进行推广。
改革开放后,茶叶机械化发展迎来飞速发展,茶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权启爱积极参与浙江茶叶加工厂的建造方案和加工工艺设计,为衢州上洋机械、红五环集团等多家知名茶机企业的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为助推龙井茶机械化加工,权启爱结合民间做法创新提出“杀青-压扁-磨光”的机械化加工思路并获得推广。他主持团队承担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的科研项目,使扁形茶加工实现自动化。他参与我国茶叶机械国际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力求每项标准做到准确、先进、实用。
“产业化需要标准化,机械化是茶叶发展的必由之路。”权启爱的话掷地有声。正是怀揣这样的坚定信念,他数十载深耕茶叶机械化领域,初心不改,步履不辍。
奉献山区当茶农
多年来,权启爱助力山区茶业发展的脚步同样坚定。他去过的茶区无数,最让他魂牵梦绕的,要属贵州石阡县和浙江磐安县。权启爱几乎把55岁到75岁的20年时光,都奉献在了那里。
1993年,权启爱响应国务院扶贫办科技扶贫计划来到贵州石阡。为解决茶产业人才匮乏问题,他着手建立当地第一个以茶为科目的中专班。面对一群热爱茶叶、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年近花甲的权启爱充满干劲,他一边忙着中专班教学,一边又在产茶乡镇开办培训班,为当地茶产业发展培育技术骨干。
从杭州到石阡,千里之隔,权启爱不仅带去制茶师傅,教授当地茶农名茶制作工艺,提升茶叶品质,还带来新的销路——英国联合利华的大订单。第一年石阡茶叶卖出20吨,第二年卖了40吨,石阡茶叶首次参与国际市场……
当权启爱从贵州回来时,虽然过了退休年龄,可64岁的他又接下一个新任务——科技特派员,成为当时省里派出的100名科技特派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来到金华市磐安县双溪乡,开展科技下沉服务,参与乡村扶贫工作。
“只要国家需要,年龄不是问题。”权启爱坚定地说。
两个月的时间,权启爱跑遍双溪乡17个行政村和40多个自然村,走遍这些村庄的每一个茶园。他的到来,在双溪乡掀起一场“炒茶风暴”,各村的茶农都被带动起来。
“我们一个村一个村地教,常常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围着我们学,教的人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从乡到县,我还开办两期一个月的培训班,对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和重点产茶乡镇技术骨干开展技术培训,留下一批带不走的科技特派员。”权启爱欣喜地发现,到2010年,双溪乡种茶面积达到6000多亩,实现人均一亩茶的目标,茶业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特色产业,实现从小茶叶到大茶业的绿色蜕变。
退而不休延续“老茶缘”
从磐安回到杭州,权启爱又一头扎进科技扶贫“新战场”,成为浙江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老专家志愿者服务队队长。2007年,老茶缘志愿者服务队参加浙江和四川两省老龄办对口合作的浙川银龄行动,对口援助乐山茶叶发展项目。权启爱等近20位平均年龄70+的老专家老教授,坚持15年不间断,每年前往乐山茶区开展科技下乡服务。
“无级别、无收入,但是讲无私奉献。”说起权启爱,浙江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理事长阮泽良赞不绝口,评价权启爱身上有鲜明的“三无精神”。
“权老师每到茶区必要摸一摸茶机器,还要对着机器现场培训,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是山区茶农之福。”阮泽良说。
2020年,权启爱出版新书《中国茶叶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洋洋洒洒90万字,他用4年时间倾心写就。“我梳理了我们国家茶叶机械的整体脉络和情况,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把这些机器的原理、结果、操作使用方法都写在里面,希望这点心得体会,能够留给后边的同事和茶农了解和参考。”
生活在茶都杭州多年,权启爱早已离不开杯中的茶。这些年,由浙江老茶缘茶叶研究中心、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四季茶会,权启爱几乎期期不落地参加。与在杭的茶界知名老专家、老茶人、老领导相聚一堂,畅谈茶事,欢叙友情,共传茶德,是权启爱心中解不开的“老茶缘”。
“只要走得动,我就要把和这片叶子的情缘续写下去。”权启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