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代表团正在参观茶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供图
日前,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驻肯尼亚办事处协调,肯尼亚茶叶研究所、肯尼亚茶叶局负责人及当地茶农代表组成的考察团。他们跨越万里,为肯尼亚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中国方案,探寻安吉“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绿色奥秘。
20年前,安吉县毅然告别粗放的矿山开采模式,重点发展满山青翠的茶产业。经过深耕,安吉白茶不仅成为闪亮的地标名片,也铺就了一条生态富民的大道。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撑,安吉在生态茶园建设、茶园土壤质量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领域取得成效。2025年,安吉完成了10家茶叶生产主体的“生态低碳茶”认证,建立起3个高标准示范基地,并开始向全域推广生态低碳茶生产集成技术体系。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保障了茶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更实现了显著的节本增效,推动安吉茶叶价值链实现质的跃升。
作为世界第三大产茶国,肯尼亚的经济发展相当依赖这片“绿叶”。然而,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日益频繁,叠加茶园生产力下降,肯尼亚茶产业的根基正面临严峻挑战。FAO驻肯尼亚办事处负责人巴拉克·奥科巴博士提出,如何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保障数百万茶农的生计?这是考察团此行迫切的需求。
在安吉期间,代表团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亲身感受生态低碳茶认证体系的实际操作,细致考察绿色防控技术如何精准替代农药,学习土壤改良提升品质的“安吉秘方”。肯尼亚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托尼·马瑞缇姆博士深有感触:“安吉之行令人难忘。这里将生态保护与产业繁荣融合实践,尤其是生态低碳茶认证和推广的模式,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提升产业韧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我们渴望将这些宝贵经验带回肯尼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陪同此行。专家表示,安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两山”理念在农业领域的生动诠释。中方愿与肯尼亚及全球产茶国分享经验、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茶产业向更绿色、更低碳、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