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看到农业是高质高效的、乡村是宜居宜业的、农民是富裕富足的。持续推进的美丽村镇建设,让这里的一山、一瀑、一道、一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散布在茶山、柿林里的民宿人来人往,激活了沉寂多时的乡村,这里就是浙江省天台县雷峰乡,靠着人均一亩茶,聚焦农旅活乡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专家来了,“台州第一早茶”美誉度更高了
“今年农历正月初三,雷峰乡西山头茶农就已经开始采摘乌牛早了。”雷峰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李通说,雷峰乡西山头产区面朝阳,海拔适中,乌牛早品种的春茶每年在雨水节气前就能采摘上市,素有“台州第一早”的美名。
记者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行走在雷峰乡的茶山上,漫山遍野的茶树笼罩在云雾之中,在茶丰村王玉飞的茶园里,记者碰见了正在下乡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资深专家邓余良,作为县里聘请的科技特派员正在对茶农进行现场指导。“邓老师不仅现场指导我种茶,还帮助我开发新产品。”王玉飞说。
“都知西湖龙井好,但其实龙井茶分3个产区,越州龙井产区、西湖龙井产区和钱塘龙井产区。”邓余良说,雷峰乡属越州龙井产区,这里出产的茶是正宗龙井茶。
“雷峰乡是全县茶叶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茶叶种植区,面积超1.6万亩,拥有人均一亩茶。茶叶品种多、错峰生长、采摘时效长、经济收益好。”雷峰乡党委书记陈文侠说,为充分挖掘优势,发展茶叶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自2019年以来,雷峰乡积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台州市“500精英计划”,先后引进中茶所研究员1名、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2名以及其他专家学者,优化茶叶种植、提高茶叶炒制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邓余良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邓余良带记者来到他一手帮扶起来的天台云露茶业有限公司。“今年春茶收益较去年增长了20%,这多亏了邓老师的指导。”公司负责人范苏芬说。
雷峰乡祥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国先说:“茶叶是我们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有茶叶专家为我们茶农开展各类茶叶专题培训、进行现场操作指导,帮助我们从事茶叶开发,现在茶产业发展了,茶农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通过引进茶叶专家进驻雷峰乡,推进茶叶技术的推广和指导,茶叶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乡共有茶叶合作社32家,涉茶家庭农场44家,茶叶龙头企业2家,建成茶叶交易市场3个,拥有各类炒茶机360多台,茶叶总产值可达1.2亿元。成功开发高端红茶系列产品,茶叶从单一春茶到夏秋茶制作转变,茶农增收4000元/亩。
“我从农历正月初七到现在一直没有休息,要是市场全部打开,预计要忙到9月底。”范苏芬说,得益于邓老师的技术指导,茶叶品质提高了,需求量大了。
现在范苏芬不仅自己收茶农的鲜叶,还带来一批客商以高于市价收购。雷峰乡的茶农从卖青叶向卖干茶转变,实现从单一春茶到夏秋茶,从单一绿茶向多元茶转变,茶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雷锋乡正在加大人才引智、柔性引才力度,越来越多像范苏芬这样的人回到家乡,促进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环境好了,节庆多了,回来的人就多了
“近年来,雷峰乡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聚焦美丽城镇产业、环境、生活、人文、治理‘五美’,积极推进美丽城镇建设。”雷峰乡乡长陈加雷说,以覆泉山、龙潭瀑布、崔家至黄家塘绿道和了凡山居为核心,打造“一山、一瀑、一道、一居”小镇客厅,建成状塘、白坭坦A级景区村2个,累计创成12个,景区村覆盖率达90%以上。成功举办第十届“云上”春茶梨花节、第九届柿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断充实起来。同时,持续开展平安雷峰建设,提高雷峰乡的治安环境,用数字化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构建起群众“最多跑一次”的乡村便民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
雷峰乡除茶叶外,还有红朱柿、蜜梨、板栗、番薯粉面等特色农副产品。在依山傍水的崔一村里有300多亩蜜梨,村民们告诉记者,蜜梨都不愁销路,不用特地去宣传,依靠周围的亲朋好友和游客就卖完了。崔一村村民王三芹家里有一亩多五十多棵蜜梨树,一棵树能结上百斤果子,每棵树可以净赚100元。
“茶柿套种是雷峰乡的特色,春天收茶,秋天收柿,一年双收。”李通说,这样的种植模式有利于当地的生态平衡,夏天柿子树可以适度地为茶树遮阴,令茶叶的氨基酸含量得到提高,香气更加醇厚。乡政府还开展“柿文化节”,帮助村民打开销路。在王玉飞的茶柿园里,一棵棵柿树分布在茶园里,像哨兵一样守护着茶山,守护着农民的希望。
为了保护好生态,乡里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在每个村人员聚集处张贴除治和疫木监管公告,在施工队进场前通过广播宣传松材线虫病除治政策,确保施工队无障碍进村施工,在党员干部群众极力配合下,松材线虫病除治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完成除治面积99.1%。水是生态之基,雷峰乡秉承“生态名乡”理念,把美丽乡村建设和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融合发展,各河道水质长年保持在Ⅱ类以上,做到河道无违法排污、无集中漂浮物、无垃圾渣土、无明显淤积、无发黑发臭、无违章建筑物,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增强。雷峰乡还积极排查村民房屋安全隐患,在全县率先完成经营性农村自建房行政村录入全覆盖。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去年对资源化处理站进行了改造提升,配置了一台日处理易腐垃圾1吨的设备和专门的垃圾运输车,志愿者还进村入户,指导村民对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真正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蜜梨、茶园、朱柿、板栗……这些农产品已经将雷峰乡的青山点缀得五彩缤纷。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产业,让雷峰乡瞄准农文旅融合“做文章”,推动文旅产业高端化、农业产业现代化、项目引进多样化,加快推进“雷锋山”红色石雕文化园、雷锋红色文化街区、“好人谷”红色主题民宿建设,提升“和合雷锋馆”服务功能,筹建财通证券十年帮扶展览馆、财通农村金融创新示范点。同时积极探索黄精林下种植,新增农业产业品种。今年以来,乡里还将数字化改革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探索开发兴农助农App场景应用,由农业专家、配送企业、电商、农户、消费者为使用对象,通过搭建销售网络和数字化平台,动态掌握农产品品质、产量、销售渠道等,形成可追溯体系,增加农户的收入。
“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可以有20多万元,这也得益于村里发现的一个古窑遗址,结合文化礼堂形成了陶土体验馆,游客来了就能体验特色项目。”黄塘村党支部书记罗迅雷说。
放眼望去,雷峰乡110亩的樱花在每年的3月盛放,散布山间的民宿各具特色。“我从南京回到老家,就是把家乡的好风景、好空气、好特产推广出去。”回到村里负责“风来半山”民宿的崔一村团支部副书记胡丽丽说:“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喜欢的工作,让我觉得回来很值。”